简单快乐

磐安的民俗文化活动

  "磐安炼火”又称”踩火”,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活动,主要流传在浙江磐安的双峰,盘峰,仁川,深泽乡和附近的一些地区。

  炼火起源于远古先人对火的崇拜,炼火的场景与先民狩猎归来围着篝火庆祝狂欢的场景 极为相似,具有祈福保平安,求风调雨顺的意义,逐渐形成一整套规范的仪式,具有强大的传承生命力。每年的重阳节和胡公祭日都要举办大型的炼火活动。每当炼火的节日来临,远道而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,比过春节还要热闹,大家喜气洋洋,从四面八方赶来,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炼火逐渐成了人们一项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娱乐活动。

  一般参加炼火的人数,有几十个甚至上百号,活动具有严格的戒规、仪式、程序。参加炼火的人员必须提前三天吃斋,沐浴净身,且夫妻不能同房。村民各家提供自己家里的木炭,干柴,在广场上分别堆成小山似的若干堆,燃成熊熊大火,再用铁耙均匀在摊成圆圈一样大小,炭火约七八寸厚,火堆一般直径约10至60米。  一切准备好了后,待时辰一到,赤膊、纹身、光脚的炼火者手执响铃、钢叉,先绕东、南、西、北4道火门巡行一周,然后从北门冲进火坛,踏着烈火从南门杀出,再绕到西门冲进火坛,从东门杀出,这样反复穿梭,在烈火上踩过一刻钟为一坛,一般炼三坛即告结束。全过程分为降童催降,山人开水火门,发兵(阳兵)炼火三个部分,近年来,当地民众尝试在传统基础上增加了钻火箍,大火堆中滚叉,武术等表演。有的高歌狂舞,有的从容不迫地从烈焰滚滚,火星四溅的炭火上走过,有的在火红的木炭场上奔跑,有的将脚插入火中,似犁田一般行走。往往是炼火的人动作粗犷剽悍,泰然自若,而看的人惊心动魄,惊叫声不断,场面十分壮观。

  炼火参与者在通红炭火上表演而不会被烫伤,体现了磐安人民百折不挠,自强不息,赴汤蹈火,勇往直前的人文精神,这种神奇现象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,被称为“神奇的火上舞蹈”。在2005年时,磐安炼火被列为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  "迎大旗”也称为“迎龙虎大旗”,“树大旗”,起源于宋代,至今流传在磐安县玉山区一带,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,2008年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。

  为了感恩每年的秋收,玉山古茶场锣鼓喧天,彩旗顠扬,万余村民齐聚在那里庆丰收,祈福,树大旗迎秋社,同时吸引了八方游客来观赏树大旗的精彩活动。

  一般的大旗长17米,宽16米,计270多平方米,大约用绸360米,更大的也有,大约有600多平方米。

   为了把大旗成功竖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,从各个村来的大旗均竖于茶场庙的前田畈中,主竿一根,撑竿60根,放松索8条,主竿分上下两段,下段为一根大杉木做成,套在下段之梢,用9个铁环紧扣。60根竿头系于套接之处,似伞架。

   每个村都会选最精壮的村民,穿统一的服装,包头巾,号令一发,每个人必须齐心协力向中心点发力,缓缓竖起大旗。

   每面大旗上除了龙虎图案外,还有八仙过海,象征了风调雨顺的仙人像,寿星,南海观音,甚至还有《三国演义》中的蜀将,体现了文化的多元化。

   秋社当天,往往吸引近4万多人到场观看,拍照,秋社免费提供午餐,光大米起码要耗去2500斤以上。平静的小山村届时变得热闹非凡。

评论

© 女摄友之家 | Powered by LOFTER